GAMES003《科研基本素养》讲座笔记

Week 1: Overview of this course @ 2024.9.13

本课程的内容:阐明Research project的步骤和过程——

  • 如何选题与设计方法;
  • 如何实验与提升方法;
  • 如何写作与宣传工作。

Part 1: 初始化科研课题

建立领域视野 -> 选择科研课题 -> 设计技术方案

“领域”的定义:特定的科研方向,如3D reconstruction、Novel view synthesis。

什么是领域的视野?

  • 对“技术演变”的视野:
    • 有哪些milestone papers?
    • 领域技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?
  • 对“重要问题”的视野:
    • 这个领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?
    • 该领域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?
    • 还有哪些重要的问题仍未被解决?
    • 现阶段的热点话题是什么?

如何建立领域的视野?

确定该领域的milestone papers ->

查找之前和之后的论文 ->

阅读论文以了解这些论文解决的问题和pipeline,以及他们的技术见解 ->

  • -> 整理技术的演变轨迹 -> 跟踪和预测新技术
  • -> 整理领域热点问题的演变 -> 跟踪和预测新问题

如何找到好的课题?

发展空间大、竞争程度小;任务难度与个人能力相匹配;该课题的影响大。

在选题上Aim high: 努力完成⼀个达到你能力极限的科研课题。

什么是方法设计

在选定课题后,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颖的pipeline来达到SOTA performance。

为什么要有方法设计的系统性思路

  • 一个清楚的方法设计思路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SOTA。
  • 让我们提出的方法更有动机,同时使得论文的故事更吸引人。
  • 保证了方法的技术创新性,以免审稿人说它没有novelty。
  • 同时,该系统性思路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技术insights。

如何设计方法

遵从第一性原理,分析为什么当前的SOTA效果不够好。->

根据分析的原因,设计一种能达到SOTA的方法。 ->

判断是否合理,并加以改进。

  • 不只是要Work,还要保证论文方法的技术创新性。
  • 争取在Pipeline层面设计解法。
  • 要判断论文方法是否有足够技术贡献,是否有新的知识、新的认识、新的观点。

Part 2: 迭代技术方案

基于技术方案,设计方法 <===> 基于实验结果,提升方案

如何设计实验

核心原则:减少实验中包含的探索点的数量。

  • 分解pipeline:将idea分解为不同的组件,从可控的idea开始,不断添加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框架/模块。
  • 分解实验设置:从一个简单的setting开始探索,然后逐渐增加难度,之后进入到真正的setting。

Part 3: 撰写学术论文

规划->故事梳理->论文画图->写作->评审

写作规划

  1. 画一个清楚的pipeline figure的草图(理清楚方法的流程步骤),梳理论文story,写一版introduction的初稿。
  2. 列出要做的comparison experiments和ablation studies,并开始做起来。
  3. 写method,同时做实验。
    • 改introduction和method,同时做实验
  4. 实验做差不多以后,写experiment。
  5. 写related work
  6. Review论文。改论文的introduction、method和experiment。
  7. 写abstract,取论文名字
  8. 反复review论文,改论文

故事梳理

  • 清楚地描述pipeline:按照“输入→模块1→中间输出1→模块2→……→模块N→输出”的风格,用文字描述pipeline。
  • 我们的pipeline有哪些贡献(提出新任务、确定新的技术挑战、提出新的技术贡献)?
  • 我们的论文带来了哪些新的insights?
  • 我们如何通过介绍以往的方法引入我们关注的技术挑战和新的insights ?

写method

  1. 画一个pipeline figure的草图。
  2. 梳理Method section,确定各个subsection将涵盖哪个方法模块。
  3. 分别写各个subsection。每个subsection包括三个部分:模块的具体设计、模块的motivation、模块的技术优势。
  4. 首先写清楚模块的具体设计:给定xxx输入,第一步做xxx,第二步做xxx,第三步做xxx,最终得到xxx输出。然后模块的motivation、技术优势。

如何有效阅读论文


下午顺便又旁听了另一场讲座,潦草记录如下:

CCF CED 2024 工程师文化日

我们把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割裂开了,是严重脱离了时代节奏的。
为什么人们喜欢看到00后整顿职场,因为00后对自我成长的要求、自主性,是远远超过70、80后的。

高管在育儿方面常常有问题。

个人健康 心理健康究竟怎样把握
worklife balance是目的还是手段?首先它是手段:先平衡精力,才能提升自己的效能 => 平衡工作生活也是目的

人的思维发展,是工作无法提供的。
职场中碰到的问题,都可以用“利益”来解决,但是家庭中就不是。

所有的知识工作者,只要你做的不是循规蹈矩的,那么你就是管理者。
自我,是整个人发展的底层,如果没有自我,人就会被各种外在因素(比如996)压垮。

把人放在中心,再讲工作、生活、育儿。

先不急着讲复合型人才,先成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人:

  • 自我管理(不能割裂技术和管理);
  • 知识管理(干五年和干十年,我们沉淀了什么东西?文档能把事情写清楚,团队就能积累。公司最怕的是没有铁打的营盘,但是兵在流失)。工程师讨厌没有文档,同时讨厌写文档;
  • 业务技能:其实很多人不具备业务技能。如何把自己做的东西变现?你宣称CPU节省10%到底有没有价值,客户买单吗?有没有解决客户的价值?客户是否愿意花哪怕仅100元升级到你的版本?

讲钱不是俗,所谓“被社会毒打”,就是与社会创造连接,最终就是如何用钱来创造价值。

日本工匠精神:这些人其实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没有特别大,仅仅是工作机会少而已。炸一辈子天妇罗,不是因为工匠精神,而是他只有这份工作去做。

“出轨对象多为水管工”的剧情 -> 欧美国家你有专业技能(蓝领),是很体面的事情。大的机会窗口越来越少,中国以后很有可能也成为这样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